2011年4月14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到中央黨校作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專題報告。
苗圩在報告中系統論述了當前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形勢,認為未來的五年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根本改變,但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長彼消,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發展中的“兩難”問題明顯增多。從工業來看,發展環境和內在動力也都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工業發展道路已難以為繼,加快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苗圩強調,未來五年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轉型就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升級就是全面優化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促進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涉及理念的轉變、模式的轉型和路徑的創新,是一個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的變革過程,必須堅持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
“十二五”時期要按照以下六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堅持把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堅持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突出重點;堅持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堅持把擴大開放、深化改革作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苗圩指出,“十二五”時期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有以下七個方面: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加快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和服務體系,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大的格局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
苗圩強調,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健全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形成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是實現工業和信息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為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引導工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產業政策功能。加快形成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機制。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建設。改善工業產品消費環境,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推進重點領域體制改革,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