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產業特征決定工業化是實現現代化、富民興省不可逾越的階段。
實踐表明,在現代區域經濟發展中,區域發展的起步階段,工業是實現三次產業加速、協調發展的關鍵。工業具有規模經濟顯著、便于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和技術進步快等突出特征,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的主要動力。與農業相比,工業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相對較少,可以全天候、多季節運行;與服務業相比,工業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時空上可以分離,能全方位、多層次、大規模地組織生產。工業的產業特征決定了工業是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沒有工業經濟的充分發展,沒有工業化,就談不上現代化。貴州工業化的過程可以依托高新技術的運用而縮短,但不可能逾越。
二、加快推進工業化是增強經濟實力的途徑。
2010年,占全省生產總值33%的工業提供的稅金,占全省財政收入的70%以上,顯示了工業創造財富、促進發展的主導作用。工業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有著很強的聯動效應,是促進區域經濟加速發展的突破口。我們應該看到,憑借農業發展,不可能帶動全省經濟加速發展、實現全面小康;依靠服務業發展,也不可能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工業化是優化經濟結構的著力點,是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基礎,是破解“三農”發展難題的根本途徑。
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表明,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原動力,是農業產業化的催化劑,是提升服務業水平的基礎和動力。在現階段,我省要擴大生產總值、增加財政收入主要依賴于工業的發展。貴州要解決大量人口就業、改變城市化水平低的現狀,也只有依賴于工業的發展。
三、工業現有基礎的比較優勢,具備工業強省的有利條件。
從總體上看,貴州工業整體競爭力不高,在全國所處的位置比較靠后,在全國排第27位,位居貴州之后的只有青海、寧夏、海南、西藏4個省區,整體競爭力位次與貴州工業經濟總量在全國所處的位置基本一致。但是,貴州卻有4大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煙草制品業、飲料制造業、非金屬礦采選業處在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四大產業的產業競爭力排在全國前10位,頗具競爭優勢。近期,筆者用最新統計資料,測算了我省主要工業行業的專門化率(區位商),結果表明,我省有煙草、電力、煤炭、飲料、醫藥、橡膠制品六大行業的專門化率大于1.5,另有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和化工行業的專門化率大于1.0,表明這些產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貴州完全有基礎、有條件實現工業化帶動戰略。
四、貴州工業化的正確認識和思考。
1、正確認識工業化的新內涵并理性推進工業化。工業化要落實在“以人為本、謀求發展”的理念上?,F代工業化已不簡單是實體經濟的工業化,而是包含科技、知識、文化、服務等新元素的新型工業化。我們不能把工業化簡單地等同于加工制造業化,而是要進一步拓展工業化的產業空間,促進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相結合。
2、提升工業化水平。工業化不能簡單理解為上工業項目,加強工業體系建設不僅是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地區工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F代競爭不僅是企業加工制造能力的競爭,更重要的是產業體系化的競爭。我們應當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努力提高產業體系化建設上,圍繞重點企業和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體系,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地區工業化水平。
3、注重價值和質量的同步增長?,F代產業競爭不再以規模論實力,而是注重價值份額的增加,企業競爭更是聚焦在價值增長上。因而當前的工業化,更應該堅持又好又快的原則,尤其要注重“好”的原則。否則,工業化只能是做大規模、化掉利益。
4、最大限度地降低實現工業化的代價。節約能源資源既是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工業化的關鍵環節。我們不能以大量消耗能源資源為代價,不能以犧牲農業為代價推進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是要進一步協調工業發展和農業發展,通過工業支持農業,形成產業間的高度融合,整體提高產業發展的水平。工業化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位,通過加大環保調控的力度,提高市場準入的門檻。
振興工業是貴州加速發展、推動跨越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全面推進工業化進程,是貴州增強綜合經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城鎮化、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的根本保證,是助推貴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實現跨越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