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香蕉在线视频-亚洲人成一区-91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上半年貴州省工業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1-08-15   瀏覽次數 :49

圍繞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今年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遵照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大政方略,努力克服凝凍災害、來水偏枯、銀根收緊、電煤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千方百計保障生產要素供應、大力謀劃推動工業投資項目,加快進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尤其是全國普遍出現電荒的情況下,強力進行調度,基本保證全省工業用電需求,為工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創10年來最高水平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784.2億元,同比增長21%,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比全國高出6.6個百分點。
  省經信委分析,按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口徑測算,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19.8億元,同比增長21.9%,占全年進度目標的51.3%,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統計數字顯示:1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2個百分點;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非公有制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29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5%,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8.2%;民間投資完成78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4.7%,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43%。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9.4%,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
 
    狠抓項目建設實現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7%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以“三個建設年”為契機,特別是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千方百計擴大投資,1至6月完成工業投資747.8億元,同比增長67.1%,占全年2000億元工作目標的37.4%。
  省經信委制定下發《關于下達2011年工業投資任務及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推進計劃的通知》,將投資和項目建設任務逐級分解,細化和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并建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協調機制,會同省發改委、監察廳起草《貴州省企業投資項目聯合審批(核準)試行辦法》;實行重點項目聯系制度,下放項目審批權限,簡化程序,加強重點項目跟蹤協調服務;堅持和完善項目建設的日常調度、月報告、季通報制度,狠抓落實,確保工業投資較快增長。
  通過承辦2011年香港貴州商品展,14家企業簽約項目總金額達2.2億元、2.328億美元。

2.5億元專項資金助力重點產業發展

立足我省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省經信委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圍繞能源、裝備制造、白酒、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原材料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下達第一批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計劃,涉及項目163個、資金2.5億元,占全年專項資金的27%。其中民營經濟比重占下達資金總額的61%。
  目前,第二批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也已基本確認。
  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專項支持方面,省經信委還會同省發改委組織篩選17個項目申報國家專項并有11個項目通過初審。
  今年我省計劃分兩批除電力外淘汰落后產能475.56萬噸、小火電機組裝機容量40萬千瓦,共涉及電力、水泥、鐵合金等9個行業的77戶企業。目前,淘汰計劃已下達各市(州、地)執行,并已完成淘汰落后產能201萬噸。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全省通過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使經濟結構由資源支撐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轉變。
  截至目前,全省支持技術創新項目16項,下達資金1930萬元,推薦上報財政部包裝產業高新技術研發資金項目5個,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4個,其中有8個項目獲財政部、工信部立項支持3280萬元。
  引導和支持企業抓好技術中心能力建設方面,推薦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2個,7家企業申報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審查認定3家園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上半年,省經信委繼續組織第四批65名教授博士,到52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工業園區完成總產值900億元同比增兩成

今年以來,我省著力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服務平臺等方面建設力度,積極培育一批示范帶動強的重點園區,推動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資源向工業園區集中。
  截至目前全省開工建設工業園區15個,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入179億元;在建產業項目646個,產業項目投資33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投資項目200多個。認定5個工業園區為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評定省級產業園區30個,安排專項扶持資金3億元。完成22個縣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指導和審批,對28個100億元以上產業園區支持設立了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建設工業園區調度監測、統計分析體系。目前,全省“十二五”規劃建設的111個產業園區中,80個工業園區在建和初具規模。據統計,上半年全省工業園區完成總產值近900億元,同比增長21%。
  著力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方面,省經信委啟動上市后備企業篩選調研,目前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貴陽新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與保薦券商分別簽訂協議,進入上市輔導期;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股份公司、貴陽朗瑪信息科技股份公司、貴州華能焦化制氣股份公司上市申請材料已經上報中國證監會。
  另外,我省還確定30家作為百億企業培育企業。

專項資金扶持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我省加大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完成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民營經濟專項,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的項目組織、審核工作,共計576個項目、資金4.6億元,目前已落實資金2.4億元。
  加快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審批新設融資性擔保機構36個,新增小額貸款公司32戶,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已覆蓋64個縣市區。
  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完成中小企業國家銀河培訓、省星光培訓班、崗前培訓班13期,3680人次參加培訓。
  推進旅游商品產業發展,組織參加貴州香港投資貿易招商洽談會及意大利第75屆佛羅倫薩國際手工藝品展覽會,啟動2011“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
  大力實施萬戶小老板創業行動計劃,擬安排小老板項目47個2202戶,資金1302萬元,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

抓好節能降耗促進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我省以提高工業能效為中心,圍繞工業生產源頭、過程和產品三個重點,加強對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的用能管理,強化目標考核。
  特別是以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和黃磷尾氣、焦爐煤氣利用為重點領域,推動六盤水雨田焦化有限公司焦爐煤氣用于電廠發電項目、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富余煤氣利用發展工程等項目建設。
  通過大力實施節能技改,組織第一批節能項目7個,安排資金9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節能10萬噸標準煤能力。據推算,1至5月,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5%。組織實施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16個,總投資4億元。

信息化推廣運用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

我省以企業、行業和兩化融合試驗區、示范基地為重點,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
  組織開展信息化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共涉及項目202個,項目總投資48億元。指導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的建設工作,推進工業信息化運行形勢監測分析工作。
  指導全省電子政務建設應用,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確定了10個村級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建設點,培訓農村信息化各類人員804人次。
  推動動漫產業發展,安排資金100萬元支持第五屆亞洲青年動漫大賽。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開工項目18個,獲國家、省財政資金支持項目14個,拉動投資近10億元。積極爭取成為國家第二批三網融合試點。

(二)電煤供應保障工作任重道遠

全省工業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難得到根本解決。

省經信委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與發電能力不匹配的矛盾越發突出,特別是電煤仍然是制約我省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今年以來,在煤炭供求不平衡的情況下,煤價持續上漲。盡管國家調高貴州上網電價,但難以跟上煤價上漲步伐,而且周邊省區上網電價大大高于我省,可以用高價來我省搶購電煤;盡管我省建立產煤市(州、地)、縣(市、區)電煤供應與電力消費協調掛鉤機制、電煤供應企業與電力供應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ゴ俟餐l展機制、火電企業按國家標準存煤考核獎懲機制等三個機制對煤價進行適度控制,但上半年貴州電網統調的15家火電企業中仍有13家虧損,虧損面高達87%,虧損額合計超過7.7億元。
  6月12日,全省電煤供應保障專題會議后,全省上下采取強硬的行政干預手段保障電煤供應,短期內取得超常規的成效。從近期情況看,各種矛盾已相繼涌現,且愈發尖銳:一是電煤保障與煤礦安全整改的矛盾;二是電煤保障與其他行業用煤的矛盾;三是電煤保障與鐵路運力閑置的矛盾;四是廣西、湖南、云南等周邊省區從政府到經信委陸續來人來函,請求煤炭支援;五是各級地方政府長期高強度多投入保電煤,且地方財政收入受到影響,產生“厭戰”情緒等。

項目建設進度需加快

當前,我省項目庫中的項目數量少,與其他省市區相比,在建項目少,新開項目少,建成投產項目少,儲備項目少。
  特別是具有前瞻性、有發展前景的大項目、好項目少,對外招商引資項目少,輕工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少,資源深加工項目特別是優勢原材料精深加工項目少,地方特色優勢項目少。
  同時,有的地區重立項輕管理,跟蹤協調服務有待加強,有的部門對項目管理存在畫地為牢的現象;有的項目深度不夠、依據不充分,更新不及時,項目與規劃脫節,有的項目建設條件不成熟,前期工作不到位。

加快工業園區項目落地產業聚集

園區規劃主導產業不夠突出,導致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區內企業布點分散,不利于聚集發展、循環發展,難以形成產業耦合的機會。由于財政能力有限,加之目前銀根緊縮,民間投融資體系不健全,園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今年國家下達我省的基本建設用地指標和需求差距較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我省有的園區管理機構還為臨時機構,且多為基層常年從事農業農村工作人員,在園區建設和發展上相對滯后。

民營經濟發展提升空間較大

生產成本壓力凸顯。企業原材料購進與產品出廠價格“高進低出”明顯,1至5月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13.1%,而出廠價格只上漲了4.5%,價差比達8.6個百分點,比全國同期價差比水平高5.2個百分點,更比周邊的廣西成本同期價差比水平高6.4個百分點,對我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困難。
  企業融資難仍然明顯。去年以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連續上調,導致銀行資金供應持續偏緊,今年央行兩次加息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據有關機構測算,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遠遠高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加上民間借貸利率飆升,民營經濟、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比過去更加艱難。

(三)對癥下藥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針對當前我省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癥下藥,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完善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和調度制度,加強煤電油運調度,做好電力調度平衡,確保省內用電完全滿足。進一步加快工業項目投產達產進度,提高鐵路裝車水平,確保各項工業目標按進度推進。抓緊開展煤電要素的軟課題研究,盡早拿出研究成果,通過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的方法,力爭生產要素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和改善。下半年,重中之重是抓好電煤供應。核心是認真貫徹落實全省電煤供應保障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將“增產保供、加強調度、嚴格獎罰、實施問責”四項措施和電煤供應三個機制落到實處。
  組織“貴州省‘十二五’產業重點項目國內專家策劃活動”,依托各地產業特點,結合實際挖掘潛力,積極謀劃產業項目。目前已擬定活動方案,38名工程類和產業類專家的專家分成4個組,分赴各市(州、地)實地考察、調研、座談,并針對工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開展論證和分析工作,研究謀劃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貴州發展實際,具有循環經濟特征、產業共生耦合較好、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較高的優質工業項目。
  加大對園區的規劃指導,繼續推動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園區項目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搭建園區投融資載體和平臺。完善園區統計調度體系,建立園區季度聯席會議制度對園區建設發展實行動態月報制度,全面及時掌握全省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情況。鼓勵建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產業園。
  用好扶持民營經濟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民營經濟園區、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公共服務體系和優強中小企業建設項目。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率先試點,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創投股權基金,推進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啟動民營經濟股權投資的試點工作,緩解民營經濟、中小企業融資難。組織實施旅游商品兩賽一會活動,推動旅游商品產業的提升和發展。以中國酒博會暨貴陽投資洽談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香港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為載體,幫助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及對外交流合作。
  發展壯大能源原材料工業,圍繞資源就地轉化重點抓好煤化工、磷化工、鋁及鋁加工等特色資源的深加工,適度發展水泥、電解錳、鋼鐵等傳統工業。依托我省三大軍工基地的基礎,促進軍民結合、軍地融合,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加強對50余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的運行調度;推進裝備制造主機產業化,重點引導企業逐步形成工程機械液壓件、鋁工業產業聯盟;做好畢節力帆汽車二期技改等項目的跟蹤服務。以煙酒、民族醫藥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輕工業。充分發揮“貴煙”品牌帶動作用,進一步拓展省內外市場,提高卷煙產銷規模;大力抓好白酒產業發展,研究推進白酒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貴州十大名酒”評選,重點抓好一批名優白酒品牌技改項目;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食品、民族醫藥和旅游商品等特色產業。
  重點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項目、產業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創新能力建設項目,支持和幫助企業做好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力度,搭建工業園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組織實施好“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加大對產學研結合的扶持力度。搭建具有技術優勢和示范帶動作用的重點行業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組織開展政府系統門戶網站績效評估,完善省電子政務外網骨干傳輸網,加快實施“金工工程”,推進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點建設。確?!巴ㄐ呕A設施向縣鄉延伸工程”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實施,加快推進“無線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步伐。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加大信息技術在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推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營銷物流等核心業務的深度應用,深入推進兩化融合。
  組織建立“兩個中心、五個平臺和十個團隊”,推動十大產業加快發展,為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皟蓚€中心”是建立經濟運行調度中心和產業市場監測中心,主要任務是強化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調度和保障,監測、分析生產要素運行情況,及時解決突出問題,提出保障措施;監測宏觀經濟走勢和主要產業市場動態,提供相關產業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按罱ㄎ鍌€平臺”是建立技術創新、規劃投資、中小企業孵化、金融服務和信息化支撐平臺等五個平臺,為加快十大產業發展提供所需要的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技術創新平臺主要任務是為支柱產業技術升級、結構優化及產業鏈延伸,加快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重點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平臺;規劃投資平臺主要任務是深入研究十大產業政策,以產業專家項目策劃活動為載體,謀劃和儲備一批重點項目,建立項目管理、調度和監測機制;中小企業孵化平臺主要任務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投融資、人才、項目、技術、設計和信息等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金融服務平臺主要任務是為企業的上市、融資、兼并重組、改革發展,以及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等提供服務;信息化支撐平臺主要任務是推進兩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為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庫存和市場營銷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服務,優化企業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笆畟€產業團隊”是組建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建材、煙酒、戰略性新興產業、民族醫藥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為主的特色產業等十個產業團隊,掌握產業發展基本情況,分析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理清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研究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加快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障礙,提高對產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