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至25日,為總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情況,交流各地經驗和有效做法,研究“十三五”工作思路和措施,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召開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經驗交流會。我省派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指出,“十二五”期間,在部際協調小組各單位和有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還提前完成了國務院追加任務。會議通報了山東、貴州、云南等地在強化組織領導、狠抓任務落實、創新工作方法、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出臺了一系列管用的措施,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環境不斷完善。
會議強調,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面臨一些新的情況。一是重點行業現有工藝技術、裝備規模標準界定的落后產能已很少;二是淘汰環保、能耗、質量、安全不達標的落后產能日趨緊迫;三是依法行政要求進一步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機制;四是一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未根本改變。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法治化、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和壓縮過剩產能市場化機制的思路。
會上,各地圍繞“十三五”工作思路進行了認真討論,充分肯定了法治化淘汰落后產能、市場化壓縮過剩產能的思路,并從明確地方政府職責、完善標準體系、發揮市場和法律手段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仁周出席會議并做總結講話,他指出,這次會議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拓展了思路,各地還應積極推動建立淘汰落后產能法制化機制,扎實推進“十二五”掃尾工作,認真研究“十三五”工作規劃,切實落實產能置換方案,同時,加強調查研究,提高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水平。